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 广西百色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陈元壮,刘洛夫,蔡勋育,陈运伟,彭劲

    根据圈闭成因分类法 ,将盆地油气藏类型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三大类型及七种亚类型。油气藏类型受盆地不同的含油气结构层系控制 ,油藏主要围绕盆地主力生油凹陷呈环带分布 ,盆地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盆地资源探明率仅 1 6 .8% ,还有可观的油气勘探潜力。盆地可划分为六个聚油单元 ,按各个单元的剩余资源潜力的分析 ,东部坳陷中央断凹—南部斜坡和西部坳陷是盆地今后勘探主要接替区带

    2004年03期 1-4+3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卫城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权重”储层评价

    刘克奇,田海芹,狄明信

    采用“权重”评价法对东濮凹陷卫城 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进行了储层评价。首先选择参与储层综合评价的参数—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泥质含量等 ,然后按极大值标准化法 ,计算单项参数的评价分数 ,接下来 ,在确定各类参数的权系数的基础上 ,计算各小层综合权衡评价分数 ,最后 ,确定储层的类别。评价结果 :Ⅰ类油层组有沙四段第二砂层组第五小层 ,Ⅱ类油层组有沙四段第二砂层组第一、二、三和四小层。同时 ,采用容积法对卫城 81断块沙四段第二砂层组进行了储量计算 ,为下一步开发方案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2004年03期 5-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可采系数研究

    刘成林,李景明,杜秀芳,李剑,刘人和,朱玉新

    通过对天然气藏的类型、可采系数的影响因素、不同气藏可采系数的取值标准及中国陆上四大含气盆地的可采系数等方面的研究 ,认为 :主要依据岩性和驱动类型建立简便可行的天然气藏分类 ,气藏可分为碎屑岩气驱、碎屑岩水驱、碳酸盐岩气驱、碳酸盐岩水驱和致密气藏 ;可采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层水的活跃程度、储层的渗流条件、废弃地层压力等 ;碎屑岩气驱气藏的可采系数为 75 %~ 90 %、碎屑岩水驱为 5 0 %~ 70 %、碳酸盐岩气驱为 80 %~ 95 %、碳酸盐岩水驱为 5 5 %~ 80 %和致密气藏为 4 0 %~ 5 5 % ;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和塔里木盆地可采系数分别为 :5 0 %~ 6 0 %、5 5 %、5 0 %~ 6 0 %和 70 %。

    2004年03期 9-11+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流纹岩类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彭彩珍,郭平,苏萍,杨满平,李莉

    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岩石类型特殊、孔隙结构复杂 ,在开发过程中其储层物性将会对采出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利用火山岩气田升深 2 1井的流纹岩岩心、测井资料 ,通过对流纹岩岩石物性参数随净上覆岩层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 ,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该流纹岩岩石孔隙度随净上覆岩层压力呈多项式 (三项式 )函数变化关系、渗透率与净上覆岩层压力之间的关系满足幂指数关系、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与净上覆岩层压力之间的关系满足指数关系、岩石密度和孔隙度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从而更进一步认识了该流纹岩储层的物性特征 ,为该特殊岩石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资料

    2004年03期 12-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常用的几种反演软件的比较

    石磊,王昌景

    由于隐蔽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发育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岩性储集体在空间的分布寸有很强的非均质性 ,从而大大增加了勘探开发的困难。由此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最大限度地利用地震资料中的有用信息 ,各种各样的反演方法被提了出来 ,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在世界各地各个油田为勘探开发解决了大量的地质问题。 (1 )介绍了地震反演技术产生的原因 ,发展过程 ,技术现状 ,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对几种常用的主流反演软件的主要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应用限制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2004年03期 16-1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硅酸钾钻井液体系的实验研究

    王平全,李晓红

    考察了氯化钾和硅酸钾对钻井液流变性和失水造壁性的影响规律。建立起硅酸钾钻井液体系配方 ,即 :4 %土浆 +3%硅酸钾 +0 .5 %JT888 Ⅲ +3%FDJ 1 +2 %QS 2 +2 %TY5 4 0 +3%SMP Ⅱ。综合实验结果表明 ,该配方配制的硅酸钾钻井液体系具有优良的流变性、失水造壁性和抑制性 ,优于相同加量下的氯化钾钻井液体系。同时 ,该体系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污染能力 (5 %NaCl、0 .7%CaSO4) ,抗温能力强 (达 1 2 0℃ )。

    2004年03期 20-2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陆梁油田J2x4底水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李海涛,张烈辉,杨生臻,石国新,徐多悟,冯国庆

    陆梁油田西山窑组J2 x4油藏为一低幅度构造、砂泥岩薄互层、油水关系复杂的底水油藏。针对该油藏开发初期含水上升快的现状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 ,对合理注采比、合理注水时机、合理射开程度等油藏的合理技术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模拟结果确定合理注采比为 0 .7,1 .5年后注水和 5 0 %的射开程度可获得较高的采出程度。数值模拟结果对油田实际开发有指导作用

    2004年03期 25-27+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三维压裂压力递减分析方法

    张亚丽,赵金洲,李文兴,郭健春,施雷霆,王晓鸿

    在前人提出的拟三维压力递减分析模型基础上 ,建立了解释压裂后压力递减的三维模型 ,模型考虑了压裂液的续流影响。利用所建模型分析的压裂停泵后的压力递减数据 ,可计算裂缝几何参数 (裂缝宽度、高度、长度 )、压裂液滤失系数、地层应力强度因子、压裂液效率和裂缝延伸时间等 ,为调整大型压裂设计方案和新区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研制了一套windows环境下的解释软件 ,运用该软件可获得有关评价参数。用计算实例说明了三维压裂压力递减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2004年03期 28-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评价油藏质量

    冯国庆,张烈辉,沈勇伟,陈忠强

    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小层储量复算基础上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选用了储量丰度、孔隙度、渗透率、平均孔隙半径以及反映油藏非均质特征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等参数 ,分单井、小层及沉积微相对H油藏的质量作了系统地分类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H油藏的储层划分为四种类型 ,其中多数储层属于Ⅱ ,Ⅲ类储层 ,储层质量较好

    2004年03期 33-3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注水井偏微分方程反问题的适定性

    吴小庆,杨旭,杜宁,胡其华

    建立了注水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侵入造成地层伤害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反问题模型 ,讨论了其适定性 ,证明了反问题拟解的存在性、有界性、定解条件的相容性 ,为反问题的数值计算提供了理论根据。

    2004年03期 37-4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细管模拟确定混相压力影响因素评价

    杨学锋,郭平,杜志敏,陈军林

    细管实验是确定混相压力最准确并能实现具有重复性结果的实验方法。以国内某实际油藏注CO2 混相驱替为例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 ,模拟不同细管长度、细管直径、细管孔隙及驱替速度等对混相压力的影响 ,揭示了在细管实验中不同细管参数选取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 ,从而有助于很好地指导细管实验 ,取得符合油藏特点的混相压力

    2004年03期 41-4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焉耆盆地八道湾组储层复合酸酸化技术

    邢德刚,姚奕明,胡学斌,王解芳

    针对焉耆盆地深层系八道湾组低渗透储层特征 ,提出了储层酸化改造的酸液体系的基本要求 ,按照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实验评价工作 ,确定了酸液类型和浓度 ,筛选了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粘土稳定剂和助排剂等酸液添加剂 ,研究出一种具有缓速、对地层低伤害、增产效果明显的复合酸酸液配方。同时研究出多次冲压施工工艺 ,现场施工 9井次 ,工艺成功率 1 0 0 %。T3井、T30 1井酸化后获得工业油气流 ,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4年03期 45-47+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原油田分压选压技术研究及应用

    曾雨辰

    中原油田油层条件复杂 ,层段跨度大、单层厚度小、各个小层地应力相差较大 ,常规的多层合压或全井合压难以有效改造整个储层。对此 ,研究了选井评层系统和机械分隔相结合的分压选压技术 ,对具有潜力的小层进行彻底改造 ;开发的一次下井双封管串分层压裂管串开创了中原油田双级机械封隔器分层压裂的先例。现场应用增产效果明显

    2004年03期 48-5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36区块氮气泡沫水交替驱室内评价研究

    杜建芬,刘建仪,郭平,何建华,刘尧文,邹振,赵晓峰

    应用马 36 5 5井地面分离器油气样按气油比 2 4 .7m3 /t进行配样 ,并用马 36井区新下23 和新下24 5的两组天然岩心进行了长岩心实验测试 ,研究注氮气泡沫水交替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 ,在水驱的基础上 ,第一组岩心新下23 氮气 /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6 %左右 ,氮气 /泡沫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1 0 %左右 ,如若继续实验 ,采收率还会进一步提高。第二组岩心新下24 5氮气 /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3%左右 ,氮气 /泡沫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8%左右 ,同样如若继续实验 ,采收率仍会进一步提高。注泡沫水交替效果明显 ,获得的采收率更高。但是注泡沫水交替的时间较长 ,注入体积较大 ,注入压力上升快

    2004年03期 51-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CO2相变点的激光测试

    谭茂森,郭平,李士伦

    油气生产过程是油气在地层压力的驱使下的渗流流动 ,地层流体的高压物性是很重要的参数。如何提高地层流体高压物性的测试准确度 ,对于地层流体高压物性的测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激光测试理论 ,考虑气体处于气相和液相时消光截面的变化 ,导致透过气体的光强发生变化。建立了一套激光测试装置 ,在多个温度下对CO2 的露点进行了反复测试 ,结果与《HanbookofPhysicalPropertiesofLiquidsAndGases》手册中的标称值进行了对比 ,证明了测试装置具有很高的测试精度 ,并为进一步研究多孔介质中的相态变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04年03期 54-5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Al-Zn-In-Ga-Si牺牲阳极合金在地热水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李春福,王斌,代家林,刘大红,罗建民

    对自行研制的Al- 3.5wt%Zn - 0 .0 2wt%In - 0 .0 2wt%Ga- 0 .1 5wt%Si牺牲阳极合金在不同温度地热水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 ,为地热井完井筛管的电化学保护提供了设计计算依据

    2004年03期 56-58+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并有天然母体杂环的吡啶酮衍生物的合成

    邹长军,吴小珍,王进军

    以异苯并二氢吡喃酮— 4为起始原料 ,在氢氧化钠的醇水溶液中与芳醛进行ALDOL缩合得到异色满酮— 4的α、β不饱和衍生物 (2a—c) ,在含有乙醇钠的乙醇中将上述化合物分别与氰乙酰胺发生迈克尔加成得到收率为 83%~90 %的标题物 (4a—c)。在哌啶催化下用类似的方法处理异色满酮— 4的α、β不饱和衍生物制得 3、4二氢异苯并吡喃并吡啶酮 ,将二氢吡啶酮以单质硒脱氢相应地也生成标题物 (4a—c)。所得衍生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核磁共振分析证实其化学结构

    2004年03期 59-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醇和胺对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溶液粘度影响

    周云霞,郭拥军,罗平亚

    研究了醇类 ,包括丁醇、十二醇、十四醇和胺类包括正己胺、正丁胺对缔合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发现醇使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增加 ,并且随醇的碳链增长 ,增粘效应越明显 ;而胺明显降低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2004年03期 62-6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矿渣固化钻井液技术的高温分散剂研究

    谢应权,杨远光,彭志刚

    由于高温深井泥浆本身具有粘度大、密度高以及成分复杂等特点 ,导致在MTC浆体中泥浆分散剂分散作用甚微 ,甚至根本无法配浆。从MTC浆体的增稠原理出发 ,合成出含非离子型基团的多种改性聚氧乙烯类物质的MTC高温分散剂SSOB。该分散剂加量小、分散能力强 ,不影响MTC浆体的稠化时间、抗压强度等其他性能 ,与其他外加剂 (激活剂、缓凝剂等 )相容性好等优点 ,使MTC浆体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从而为高温深井油气的开发的MTC技术提供了保证 ,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2004年03期 65-6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水泥浆体系稳定性对水泥浆失重的重要影响

    张兴国,刘崇建,杨远光,刘效良

    通过水泥浆失重实验发现并研究了水泥浆体系稳定性 ,即水泥浆失水、析水对水泥浆失重的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降低水泥浆体系的失水、析水 ,提高水泥浆体系的稳定性 ,有助于使水泥浆在凝结过程中维持更高的有效浆柱压力而压稳地层流体防窜

    2004年03期 68-7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含蜡原油结构抑制机理研究

    敬加强

    基于含蜡模拟油加抑制剂GY1前后的特征温度、流变参数、析蜡量及微观结构的实验分析 ,研究含蜡原油结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 :①抑制剂GY1不能阻止蜡结晶与晶核的形成 ,反而使析蜡量有所增加 ;②对于含粗晶蜡的模拟油 ,抑制剂GY1将阻碍其蜡晶生长 ,使蜡晶尺寸变小、非对称性增大 ,进而增强蜡晶颗粒相互作用与连接趋势 ,宏观表现为降凝与降粘效果差 ;③对于含微晶蜡的模拟油 ,抑制剂GY1有助于其蜡晶的聚集生长 ,使蜡晶尺寸变大、表面结合力降低 ,进而抑制蜡晶颗粒相互作用与连接趋势 ,宏观表现为降凝降粘效果显著 ;④含蜡原油结构抑制的机理就是使蜡晶颗粒聚集变大、提高其对称性、降低其分散度、抑制其相互作用与连接的机理。

    2004年03期 71-7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钻杆反转运动及其弯曲频率分析

    练章华,骆发前,刘远扬,龚建文,周杰,迟军

    根据塔里木油田井身结构尺寸、钻井参数 ,详细地分析了塔里木油田钻杆反转转速、弯曲频率和其环隙比与反转运动的关系。钻杆内不但存在自转转速 ,而且还存在反转转速 ,其弯曲频率为钻杆自转转速与其反转转速之和。在钻杆自转转速一定时 ,钻杆的反转转速与环隙比值 β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预防塔里木油田钻杆刺漏失效措施可用 :(1 )转盘转速控制在 (4 4 .5~ 92 .0 )r/min ;(2 )在钻杆尺寸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增大套管结构尺寸 ,来降低钻杆的弯曲疲劳应力频率 ;(3)采用井底动力钻具。研究的结果为深井、超深井合理的钻井参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4年03期 75-7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盐膏层段高抗挤厚壁套管的开发与应用

    张月敏,王俊芳,栗广科

    对中原油田套管损坏情况及规律进行分析 ,得出了套管损坏主要原因是现有套管无法抵抗盐膏层段的巨大外挤力的结论。对开发出的TP1 30TT高抗挤厚壁套管性能进行论证。该套管现场应用情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解决了中原油田盐膏层段套管强度不足的难题

    2004年03期 79-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企业评价的一种新方法—企业评价方格法

    陈军华,张斌,何艳敏

    企业评价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企业评价方法主要是财务评价 ,其不足已十分的明显。由此 ,在长期对传统企业评价方法之不足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企业评价的一种新方法—企业评价方格法

    2004年03期 82-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