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毅力,罗平亚
作为现代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的交叉学科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为提高油气田开发水平及技术应用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油气藏描述技术将以快速获得油气藏各尺度下的三维结构动态变化信息为目标 ,对油气藏物理化学、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及评价、控制技术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剩余油分布理论及预测技术、油气藏开发演变理论与控制工程将大有所为。复杂油气藏的认识将更多的依赖于地质力学、岩石物理学、界面化学、粘土矿物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文章讨论了学科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 ,指出油气藏岩石物理学、油气藏开发地球化学、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地质学、油气藏描述及开发地质建模、剩余油分布理论及开发工程是优先重点发展领域 ,强调必须狠抓典型基地建设 ,形成长期稳定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基地
2004年05期 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胡罡,罗平,陆正元
在测定不规则样品以及小样品 (如岩屑 )的毛管压力时 ,水银封闭间隙现象对测量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研究水银封闭间隙现象的基础上 ,提出了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计算水银封闭间隙的新方法。应用此法很方便地取得了川东北部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各类碳酸盐岩的水银封闭间隙数值范围 ,分析了其对毛管压力曲线的影响 ,并依此对毛管压力进行了修正 ,以提高毛管压力资料质量 ,方便了应用
2004年05期 6-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锡文,张果,杨春梅
提出一种全新的地震偏移处理方法—共聚焦点 (CFP)成像技术。CFP成像技术借助于两个连续且相互独立的聚焦步骤 ,将叠前偏移与速度分析独立开来 ,并且用算子更新代替传统上对速度场的直接更新 ,最后从经过正确更新的聚焦算子反演出地下速度场。通过模型试算了CFP成像技术 ,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2004年05期 10-1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吴青鹏,谭开俊,牟中海,王洪峰,浦世照
陆东地区构造几何学分析认为 :多期次、多类型、同生、早期右行、晚期左行是该区断裂的主要特征 ;构造运动学分析认为 :中海西期以来的各期构造运动直接控制了该区的沉积与构造演化特征 ,各期构造运动各具特色。通过研究还发现 ,该区挤压强度东部大西部小
2004年05期 14-17+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石磊,王昌景
由于地下情况的复杂性和地震原始资料的分辨率的影响 ,要得到一个令地质家和地球物理学家满意的结果还是相当困难 ,特别是井约束反演都要用到声波曲线 ,当声波曲线由于各方面的影响不能反映储层的真实情况时 ,反演的结果就会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拟声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介绍了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和拟声波技术的原理及方法。该反演方法是基于初始模型的反演方法 ,利用拟声波曲线代替声波曲线来建立初始模型 ,并进行波阻抗反演 ,可以大大提高反演结果对储层反映的精确度。该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2004年05期 18-2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心文,叶绍东,金宝林
通过对金湖凹陷天长地区 30余口井的岩心进行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包裹体、扫描电镜、X 衍射粘土矿物等分析化验、统计 ,把研究区储层分为四大类七个亚类 ,认为本区低渗透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沉积相带、碳酸盐含量、泥质含量、粒度中值等 ,对于东部的Ⅱc、Ⅲ类储层 ,压裂和重复压裂是获得工业油流的主要对策
2004年05期 21-2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林,石晓兵,陈平,罗平亚,周俊昌
在深水及恶劣环境海域 ,锚泊系统作为平台或钻井船定位装置 ,显得至关重要。在深水钻井中 ,锚泊系统的锚链长 ,尺寸大 ,对应的强度也大。锚链的受力越来越复杂 ,随着水深的增加 ,动力学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考虑了锚链工作时最小运动与最小系泊力之间矛盾的要求 ,即锚泊系统要求最适宜的刚度 ,选择合适的连续模型。并对深水钻井锚链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得到锚链的特征频率和振型 ,由此分析其动力响应的上限和下限。在设计和施工中应特别注意锚链的动力特性 ,以避开与海浪产生共振的频率
2004年05期 24-2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梁尚斌,王怒涛,罗成栋,黄炳光
在现代试井解释中 ,经常会遇到许多的试井物理模型 ,其中包括均质、双重介质、复合油藏等模型。应用者或软件开发者在应用时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模型分别进行求解 ,每一种模型都要进行求解 ,无形中会浪费很多人力。针对三重介质复合油藏 ,建立了三重介质复合油藏的有效井径模型 ,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出了井底压力的拉氏空间解 ,并且通过简化分解 ,将各种试井解释模型统一起来。该模型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试井解释模型 (水平井除外 ) ,对应用者特别适用
2004年05期 27-29+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启国,杨旭明,魏红梅,李允,张烈辉
从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以及试井工作的实践可知 ,低渗透油藏中流体的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试井曲线往往表现为不易出现径向流直线段或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 ,其压力波传播的特点是流体动边界不断向外扩展。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建立了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影响的低速非达西渗流定产量生产的固定边界数学模型 ,用格林函数法求出了井底压力的拉普拉斯空间解 ;然后根据流体从静止到流动所需的启动压差确定不同时刻的动边界半径 ,再用固定边界模型计算井底压力与时间的关系 ,以此作为动边界模型的一种数值逼近。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绘制了井底无因次压力与无因次时间关系曲线 ,讨论了动边界、启动压力梯度、储容比和窜流系数对井底无因次压力的影响及非达西渗流与达西渗流时井底压力动态的差别
2004年05期 30-3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王怒涛,章彤,魏红梅,朱义东
油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 ,都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在这些措施中 ,如何评价这些措施方向 ,从而为选择最优的措施提供依据是重要的 ,选择的指标不同 ,选择结果就不同 ,这为油田工作者的选择提出了难题。这里引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构成了措施效果评价指标和评价措施效果的模糊综合排序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彩南油田西山窑组彩九井区表明 ,这种方法具有准确、简便等优点 ,对油田挖潜措施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4年05期 34-3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鹏程,王晓冬,李素珍,宋艳波
对低渗透地层的压力敏感性进行了室内实验 ,获得了大量数据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 ,发现渗透率和地层压力在半对数图上并非象经典理论所描述的表现为直线 ,而为分段变化特征 ,从而提出了压敏分段变化的观点。对渗透率与压力变化进行了分段回归 ,建立了渗透率分段变化压敏数学模型和渗透率指数变异拟稳态产能预测模型。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 ,对塔里木盆地某气藏的压敏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其单井产能预测方法 ,该研究对低渗透压敏气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年05期 37-41+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邓小刚
肯基亚克盐下油田油藏埋藏深、压力高、地质条件复杂、钻井难度极大。其主要地质特点是 :下二叠系盐层发育 ,盐层厚度可达 3 0 0 0m以上 ;石炭系灰岩油层孔隙压力系数高达 1 .90~ 1 .94 ,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窄 ,溢漏同层 ,极易出现先漏后喷的复杂局面。由西南石油学院针对肯基亚克盐下油田复杂地质条件研究开发的钻井液系列技术 ,包括钻巨厚盐层技术、漏喷同层的压力控制技术、高密度盐水流变性控制等技术 ,大斜度井防卡、解卡技术、灰岩裂缝性油气层的保护技术等 ,解决了诸多直接影响钻井安全的问题。经 2 0 0 2、2 0 0 3年肯基亚克盐下油田 9口井的应用 ,钻井复杂事故率大大降低 ,钻井速度显著提高 ,油井原油产量大幅上升 ,钻井成功率达 1 0 0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文是“肯基亚克盐下油田的钻井液技术研究”一文的续文。)
2004年05期 42-4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延吉生,孟英峰
在系统分析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储层特征、伤害机理、流动规律的条件下 ,提出了一套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技术框架 ,重点讨论了低渗透储层的钻开储层技术与完井技术 ;对合理井网设计、增产改造、驱替开采等技术领域 ,也结合国外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
2004年05期 46-5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唐洪林,许新强,李祖奎
基于胜利油田滩海油区潜山构造钻探工程的特点 ,在扼要叙述该探区钻探难点、影响钻速快慢因素的基础上 ,详细介绍了利于提高该探区钻井速度的一些实用技术与措施 ,以实例CB30A 侧 3的钻探成功 ,展示了这些技术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
2004年05期 51-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梅海燕,张茂林,郭平,刘明高,钱根宝,顾鸿君
水 +助剂 +氮气室内驱油实验 ,主要用于对比和确定在水 +助剂 +氮气驱替方式下对地层原油的驱油效率和驱油效果。在完成油藏流体相态拟合之后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 ,对M井区原油的水 +助剂 +氮气室内驱油实验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数值模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实验数据 ,对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毛管压力曲线等参数进行修正 ,并为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提供符合实际的基本渗流特征数据
2004年05期 54-56+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姚峰,袁玉锋,曹全芳
介绍了Zhenw油田高含水断块油藏聚丙烯酰胺 /酚醛交联聚合物堵水调剖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污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可以调整纵向吸水剖面 ,使后续水驱进入低渗的相对高含油层位 ,提高注水井的注入压力 ;同时 ,通过交联聚合物溶液在高渗层内的液流改向作用 ,起到调剖作用。通过注入交联聚合物溶液具有改善驱油效果 ,提高高含水区块原油采收率的作用
2004年05期 57-5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侯晓晖,王煦,王玉斌
增稠剂是水基压裂液中的主要添加剂 ,关系到压裂液的使用性能及压裂成败。目前使用的聚合物增稠剂品种很多 ,可分为天然聚多糖及其衍生物与合成聚合物两大类 ,其中胍胶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最广。今后应重点开发具有无残渣、低伤害及耐剪切耐高温等性能的变性淀粉、微生物多糖及合成聚合物
2004年05期 60-6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3 ] |[阅读次数:0 ] - 吴志星,徐倩,张传涛,张明洪
研究了两台质径积相等的激振电机激振钻井液岩屑处理机以实现自同步运转的动态特性。通过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新型钻井液岩屑处理机力学模型 ,运用Hamilton原理得出了双激振电机激振岩屑处理机自同步条件和同步稳定性条件
2004年05期 63-6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骆发前,吕瑞典,贺林,何云冰
常规的、不可变径的钻柱稳定器现在依然是井斜控制井底钻具组合中不可缺少的组件。但是 ,国内的相关资料贫乏 ,结构过于单一。通过对国外资料的综合分析 ,介绍了稳定器材料性能及尺寸参数 ,并着重介绍了稳定器所用的非磁性钢。同时 ,列出了三种套装式稳定器 (即二件式、三件式、卡箍固定式 )的结构和相关的尺寸参数 ,以及稳定器螺纹接头特点。这些内容有助于对国外稳定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也可作为稳定器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参考
2004年05期 67-7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燕静,李祖奎,唐洪林,耿应春,李蓉
简要介绍了为提高我国川东北地区钻井速度、高速开发油气资源 ,用试验方法建立的岩石工程力学剖面 ,结合该地区地层钻探难度详述了依据和应用岩石可钻性选择钻头类型的方向
2004年05期 71-73+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昆,蒋宏业,李余斌,于磊,马国光
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都新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LPG存储站 ,LPG储罐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安全生产和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而LPG储罐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现象的影响而发生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通过对引起LPG储罐发生火灾、爆炸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建立了以LPG储罐火灾、爆炸为顶事件的事故树。通过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的分析 ,得到了事故树的各阶最小割集 ,通过对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的计算 ,确立了影响储罐事故的主要因素为LPG储罐超压和LPG泄漏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LPG储罐的运行可靠性
2004年05期 74-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陈武,孙晓娜,谢丹凤
油井利用情况对原油生产量影响很大。在地质条件和油井数量不变的情况下 ,加强油井管理 ,减少关井 ,增加采油时间 ,改善油井的利用情况 ,就可以达到生产更多的原油。油井利用情况 ,包括两个方面因素 :一是改善油井的利用 ,使本期应采油的油井尽可能投入开采 ;二是投入开采的油井在日历时间内尽可能充分利用。文章通过对油井的时间利用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运用指数分析的原理 ,从计划开井口数、油井利用率和采油时率的变化 ,分别对影响油井时间利用和油井综合利用率进行了分析 ,找到影响油井时间利用和油井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 ,从而提高油井的时间利用
2004年05期 77-7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郑力平
建立在生产经营过程费用要素简单记录基础上的传统成本分析 ,不能揭示各费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从而也不能揭示油气生产经营过程的系统特征。利用模糊聚类技术 ,分析了发生在油气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成本要素以其相互关系而产生的分类 ,并提出了降低主要生产费用要素的途径 ,对油气公司来说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2004年05期 80-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先涛,陈光胜,高军,李玉枝
为了更好地优选多目标方案 ,在多种方法排序现行集结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灰色关联分析集结方法。计算与分析表明 ,此方法更正确、更科学
2004年05期 83-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