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世加,曾军,王绪龙,李延均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阶带油气分布复杂 ,油气藏类型多 ,有稠油、正常油和轻质油 ,还有干气藏。稠油主要分布在断阶带上盘 ,正常油和轻质油分布在断阶带的下盘及断阶带之间。油气产层多 ,从石炭系到白垩系均发现油气。采用原油轻烃及天然气碳同位素判断该区油气源 ,指出油气来自昌吉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源岩 ,并指出各期油气的分布及次生改造特征。结合源岩生烃史与构造演化史 ,建立了成藏模式 ,指出有利的勘探方向
2004年06期 1-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陈科贵,刘顺生,曹鉴华,高伟,罗忠辉,伍顺伟,陈燕章
分析了MW油田多口井的测井资料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油田水淹层的定性判别模式 ,并利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建立了多种地质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依据模型编制了水淹层解释应用软件 ,形成了一套适用于MW地区的水淹层评价新方法。对该区近 2 0口井水淹层段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处理 ,解释评价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为油田的增储挖储工作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2004年06期 5-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范翔宇,夏宏泉,陈平,闫爽,宋帆
储层产能预测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水平井测井解释主要通过常规测井曲线与导眼井常规测井曲线对比校正技术和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穿越关系进行的 ,尽管该方法能给开发工程师提供大量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的信息 ,但却很难指出水平井钻遇储层的生产油气能力如何 ,这为油田开发工作带来了困难。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敏感性分析和交会图技术划分井剖面地层 ,得出了储层有效厚度 ;分析试采数据 ,统计出了归一化条件下的水平井日产油量 ,发现二者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继而建立起DS油田XX油组水平井日产油量与储层有效厚度之间的产能预测模型 ,为所研究油组油藏描述工作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水平井测井解释结论。
2004年06期 9-1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符晓
川西地区油气勘探 ,已在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冲断层片、坳陷、东斜坡”三个带上 ,发现数十个油气田 ,根据烃源岩类型和圈闭特征 ,结合该区地质结构、地史发展等资料 ,将川西地区近 10 0 0 0m沉积盖层中的含油气层系 ,由下至上划分为 :海相含油气系统、海陆交互相含油气系统及陆相含油气系统。峨眉地裂运动、印支及燕山旋回 ,分别铸造了三大系统的物质基础和形变雏形 ,喜山运动对各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破坏和重组。对各系统在盆地三构造单元的分布及勘探思路进行了讨论
2004年06期 13-16+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罗啸泉,郭东晓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气藏绝大多数受裂缝控制 ,裂缝的发育与构造、断裂密切相关。阐述了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中天然气的聚集成藏不仅受今构造的控制 ,而且与不同时期的构造特征有密切关系 ,因此搞清楚须家河组油气聚集期的主要构造、断裂展布特征 ,是预测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天然气富集带的基础。
2004年06期 17-2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罗洪涛,马丽梅,熊燕莉,杜志敏,周承民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压裂井的生产历史拟合是一个难题。因为储层的孔渗性很差 ,生产过程中裂缝闭合、水敏效应等因素引发储层的渗透性能随地层压力降低的动态变化不能忽略 ,而常规数值模拟理论基础是假定储层孔渗性为静态模型 ,导致常常不能合理有效的拟合。在分析川西某致密砂岩气藏的实际生产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 ,研究了储层在生产过程中渗透性的改变规律和描述方法 ,较好的完成了历史拟合和方案预测。
2004年06期 21-2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阳仿勇,张烈辉,陈军
针对异常高压气藏具有压降图异常和定容封闭的特征 ,基于体积平衡原理 ,导出了异常高压气藏的压降方程 ,并结合气井的二项式渗流方程和气体的井筒流动方程 ,建立了异常高压气藏动态预测基本模型 ,在模型中考虑了储气层的压实和岩石颗粒的弹性膨胀作用 ,以及地层束缚水的弹性膨胀作用。应用该模型对实际异常高压气藏进行生产动态预测的结果表明 ,所建立和提出的模型可靠 ,预测方法正确 ,能较好地预测异常高压气藏稳产期和产量递减期的生产动态
2004年06期 24-27+3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茂林,王彬,钱银宝,梅海燕,刘明高,杜志敏
首先对呼图壁气藏的凝析气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 ,确定了适合该气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 ;利用地质研究成果所确定的单井各层物性参数 ,结合构造形态和井位 ,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 ;在完成了储量拟合以后 ,针对气藏生产历史数据进行历史拟合研究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拟合效果 ;为了研究呼图壁气藏未来的开发动态 ,从 9个方面对该气藏的开发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 ,所得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该气藏实际开发生产。
2004年06期 28-30+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雷登生,唐海,马小明,洪少青
随着地层压力下降 ,凝析气藏反凝析油会在井底周围聚集并对地层渗透率造成污染与伤害 ,严重时会影响凝析气井正常生产。基于凝析油气体系在恒温条件下的反凝析渗流理论 ,在研究了凝析油饱和度分布特征及油气多相渗流特征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凝析气井各种约束条件的基础上 ,研究了考虑凝析油污染条件下凝析气井生产动态理论与方法 ,提出了一种预测凝析气井有效生产时间的新方法。实例计算表明 ,该方法预测的凝析气井有效生产时间与凝析气井实际有效生产时间基本一致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2004年06期 31-3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英,宁正福,姚约东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气体驱替岩芯实验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验证了气体在低渗气藏中的渗流存在滑脱现象 ,即克林肯贝尔效应 ,遵循非达西渗流规律 ;并对低渗气藏非达西渗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做了定性分析 ,从而为准确确定非达西系数数学表达式奠定了基础
2004年06期 35-3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朱苏青,苏玉亮,叶惠民
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基础上 ,建立了低渗透油层中一维两相驱替的数学模型 ,并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表明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 ,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 ,造成地层压力的增加和平均含水饱和度的降低 ,不同的驱替方向 ,对低渗透油田有不同的开发效果 ,启动压力梯度是一个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特征的重要因素
2004年06期 39-4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锦良,丁显峰,撒晓婴,周武
根据油藏工程及最优化理论 ,利用功能模拟原理 (微分模拟方法及神经网络方法 )建立的油田开发指标关联关系 ,研究并建立了油田开发多目标规划模型。为避免主观判断的片面性 ,并根据多个判断矩阵构造一个综合判断矩阵与理想的判断矩阵的偏差服从正态分布 ,提出了一种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基于层次分析的综合判断矩阵方法 ,给出了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2004年06期 42-45+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豪,唐晓东,吴雁,申建华,夏荣安
针对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高 ,柴油H2 O2 氧化脱硫技术又存在氧化剂价格高、柴油收率低和有含硫污水排放等技术经济问题 ,开发了一种新型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方法。采用液相TS 2催化剂和空气氧化剂 ,在常压低温下对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 ,辅以EA 1复合萃取剂萃取和白土吸附脱除氧化柴油中硫化物。实验结果表明 ,在 6 0℃、0 .1MPa、反应时间 5min、催化剂和柴油体积比 0 .1条件下可将柴油硫含量从 16 5 8μg·g-1降至 133μg·g-1,柴油收率达到 97.5 % ,脱硫柴油硫含量符合世界燃料规范Ⅱ类柴油标准。与现有柴油脱硫方法相比较 ,本文方法具有投资和操作费用低、操作条件缓和、柴油收率高和无“三废”排放的优点
2004年06期 46-4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苗峰,周守奎,刘晓,王亮,孙庆宇,陈忠
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的测定是研究矿物在碱性驱替剂体系中化学行为的关键。系统地探讨了复合驱替剂体系AS、AP反应液中存在的表面活性剂OP 10和水解聚丙烯酰胺 3430S(HPAM)和对硅、铝元素浓度测定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配方溶液中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低于 5 0 μg/ml时 ,对铝元素浓度测定无影响 ,当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低于 10 μg/ml时 ,对硅元素浓度测定的影响也很小。当配好后的配方溶液中表面活性剂OP 10的浓度不超过 10 μg/ml时 ,则表面活性剂对硅铝元素浓度测定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 ,在测定复合驱替剂体系反应液中硅铝元素浓度时 ,应尽量把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控制在 10 μg/ml以下
2004年06期 50-5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满平,彭彩珍,李翠楠
高含硫气井在开采过程中 ,随着储层压力的降低 ,元素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度也要降低 ,并析出元素硫 ,在孔隙空间中沉积 ,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 ,甚至形成硫堵。通过对元素硫在高压酸性天然气中的析出沉积机理分析 ,利用气体的稳定渗流理论 ,建立了元素硫析出沉积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高含硫天然气开采早期元素硫析出沉积的特点和规律 ,分析不同产能下元素硫的沉积规律 ,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开采速度 ,防止元素硫的沉积对产能造成有害的影响
2004年06期 54-56+5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罗宪波,蒲万芬,武海燕,赵金洲
进行了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试验 ,观察到交联聚合物溶液的蠕变回复现象 ,说明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产生了粘弹效应。通过交联聚合物溶液变流速 (6 7,16 1,6 7cm/d)与恒速 (6 7cm/d)驱油时 ,即存在蠕变回复效应和无蠕变回复效应驱油 ,考察交联聚合物溶液蠕变回复效应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蠕变回复效应能增加原油采收率 1.5 %。
2004年06期 57-59+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平全,孙金声,李晓红,袁春,刘进京,谢丽芳
介绍了成膜 (隔离膜 )降滤失剂CMJ 2—XNJ 1的膜结构特征及其作用效能、机理 ,和与高效高分子包被絮凝剂JH 1、降粘剂JN 1等复配组成的水基钻井液体系性能。结果表明 ,CMJ 2—XNJ 1能形成很好的膜结构 ,由此组配的水基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失水造壁性 ,抑制性强 ,润滑性好 ,抗盐性好 ,抗温及抗污染能力强和良好的保护储层特性。该体系无荧光、无毒性 ,满足环保要求
2004年06期 60-6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刘永刚,练章华,杨龙,李辉荣,易浩
膨胀套管技术是节约井眼直径的钻井新技术 ,现已投入实践 ,而在我国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应用ADINA软件 ,建立了可膨胀管膨胀过程的力学模型 .研究了在不同摩擦系数和不同膨胀幅度情况下 ,壁厚为 8.94mm的 95/ 8″套管的膨胀过程 ,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机模拟。通过分析、比较沿膨胀管径向不同位置处的单元节点组的位移量 ,得出了在不同的摩擦系数和不同的内径膨胀幅度时金属的流动规律 ,为膨胀芯头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以及膨胀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2004年06期 64-6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彭永才
河南油田采油一厂进入后期开发 ,大量的采油井和注水井的套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严重破坏了整个油田的注采井网 ,影响了增产增注措施的实施 ,不仅造成储量和产量的损失 ,而且套损井修复又加大了成本的投入。从多方位分析了套管损坏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理办法 ,对制定修套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4年06期 68-7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钱俊,唐振欢,关莉,王万超,杜石峰
在对江苏油田的部分油水井套损类型、套损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及分析后 ,对井温及同位素检测法、超声波成像检测法、电磁探伤法和多臂井径检测法进行了对比 ,阐述了套管检测方法的优选和解释评价 ,同时给出了套管测井的典型实例。
2004年06期 73-76+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韩学辉,袁兆羽,杨建平,楚泽涵
在分析实验室纵波幅度测量误差来源的基础上 ,实验考察了纵波声学换能器的相对位置 (轴线偏移与旋转 )对纵波幅度测量的影响 ,发现 :旋转不会对纵波声速、幅度的测量产生影响 ;轴线偏移不会对纵波声速产生影响 ,但会对纵波幅度产生较大的影响。随后 ,提出了一套防偏装置 ,效果检验表明该装置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纵波幅度测量的精度。
2004年06期 77-7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艳萍,钟功祥,梁政,吕治忠,陈鑫
油气井场温度监控系统属于井场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 ,此系统用单片机 +串行智能传感器来组成 ,广泛使用了串行芯片。介绍了系统硬件流程图 ,以及温度传感器芯片DS18B2 0的工作流程 ,详细说明了获取温度传感器序列号的ROM操作命令、存储器操作命令
2004年06期 80-8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登伟
,何玉发2004年06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建宇,王秀芝,谭仲平,李晓平,宋秋银
我国天然气发展进入开发高潮 ,在通过对处在蓬勃发展的天然气工业的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气藏进行合理地经济评价 ,应结合天然气田开发的一般规律和效益变化特点 ,研究不同类型气田不同开发阶段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建立不同的指标预测的数学模型 ,为气田开发规划制定提供依据。论证了为天然气的开发决策服务 ,提高气田开发经济效益要注意考虑的四个问题 :勘探投资、采气成本、经济产量和气价
2004年06期 83-8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新民,侯风华,张在旭,孙金凤
在分析国内外石油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理论方法的基础上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对胜利油田下属的十个采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找出了非有效决策单元今后改进工作的方向 ,为决策层提供了管理信息和决策依据
2004年06期 86-8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2004年06期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